内容分类
相关链接 
背景:
研究生教育

数说蒙古马·助研岗位上的研究生成长记


[日期:2025-07-03]

为进一步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校教学实践、科学研究、行政管理的积极性,以资助育人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,学校设研究生“三助”岗位,指“助教、助研、助管”,实现 “经济资助+实践育人+职业发展”的深度融合。

 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震和蔡锐同学作为我院首批研究生“三助”助研岗位的申请者,在岗期间,两位同学认真努力,其参与助研过程和成长成效具有示范意义。

 李震,男,汉族,2000年生,中共党员,数学科学学院23级学硕班学生。入学以来,李震同学认真对待每一门专业课程,逐步掌握了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,不断强化自身在理论研究和学术分析方面的能力。同时,他积极投身科研助理工作,在导师指导下深入参与科研项目,通过文献查阅、数据处理和模型分析等具体任务,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,提升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目前已完成一篇论文并投稿。

此外,李震同学于2025年1月2日--2025年3月24日参加内蒙古首批“青年实干家计划”,扎根基层一线,期间,他走访了乡政府的各个部门与办公室,了解了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,跟随同事走遍了各个村庄,参与了公文收发、消防巡逻、红十字会活动等各类基层工作。深入了解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实践方法。在基层实践中,他的团队协作、问题分析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进一步强化。

蔡锐,男,汉族,2000年生,数学科学学院23级学硕班学生。在导师指导下,蔡锐同学系统参与了海洋内波课题研究的文献调研、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工作,掌握了SAR图像处理、深度学习框架及目标检测、预测模型优化等技能。以第二作者(导师一作)在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》期刊(2025)发表论文,提出一种用于内波SAR图像的去噪方法,并构建覆盖南海、安达曼海的SAR遥感与数模数据集3600余幅图像数据,为模型训练提供标准化支持。同时合作发表另一篇学术论文,将用于内波特征提取的深度学习框架迁移至工业产品缺陷检测任务,验证了创新算法的有效性和泛化能力。 

李震、蔡锐两位同学的成长案例证明,学校科学设计的助研岗位能够成为研究生培养的"增值器"。未来应着力构建"科研训练-能力认证-职业发展"的全链条育人体系,使助研经历真正成为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塑造的关键环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