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分类
相关链接 
背景:
党建思政

【学党史,正青春】——数学科学学院领学党史讲读活动(第九期)


[日期:2021-05-15]

百年只是序章,未来必将可期

图书封面:

读者介绍:

    王特日格勒,女,蒙古族,共青团员。20级蒙班团支书。

讲读内容:《80位共产党人的故事》

    在党的史册上有这样一位领导人——曾有二十多年作为“第二把手”,并从革命建设的重大关头提出真知灼见,虽蒙冤而死却最终被人们纪念。

    刘少奇,原名绍选,字渭潢,1898 年出生于湖南宁乡县一个略有些田产的农家,从小上私塾,1913 年考上县里最好的学校——玉潭学校,开始受到新式教育。1919年文考入长沙育才中学。同年的五四运动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,他赶到北京参加学生运动,随后到保定育德中学的留法预备班过了一年半工半读的生活,却因费用问题未能去法国而返湖南。

    1920 年秋,刘少奇在长沙加入了刚成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,翌年初与任弼时等一同赴莫斯科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。1921 年冬,刘少奇在苏俄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。

    1922年夏,他提前回国,被分配到中共领导的劳动组合书记部(“劳动组合”是搬用的日文词,后来译为“工会”)。接着他奉派回湖南,到安源与李立三会合,参加领导9月间的安源大罢工。1923 年春,刘少奇接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。1925 年春天以后,他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,到广州、上海、青岛、武汉等地组织工人运动,1927年,他在中共“五大”上被选为中央委员。1928 年,他曾作为中央特派员到天津主持顺直省委,翌年又奉派沈阳担任满洲省委书记,接着又到哈尔滨组织中东铁路工人斗争。通过长期工运斗争的实践,他反对超越群众觉悟的过“左“斗争方式,结果在上海和莫斯科都一再被批判为“右倾”,并被撤销中央职工部长之职。

    1932 年冬,刘少奇转移到中央苏区,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。1934 年红军长征、刘少奇随队走完全程,曾任军团的中央代表和政治部主任。1936 年春,他作为中央代表被派到天津领导北方局,纠正“左”的错误,并使“一二·九”学生运动走上正轨。

    抗日战争开始后,哪个战略区局面复杂,刘少奇就被派到哪里。开始,他到山西担任北方局书记,1938年秋,中央决定大力发展华中,又任命他为中原局书记,指导长江以北的新四军部队打开局面。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,1941年重建新四军军部,他担任政委,并任华中局书记。延安整风开始后,毛泽东要他回延安。1941年春,中央政治局选举刘少奇为中央书记处三成员之一。

    1945年,在中共七大确定的领导集团中,刘少奇任中央书记处书记,在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期间,代理中央主席,提出了“向北发展,向南防御”的战略方针。新中国成立后,刘少奇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,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,中共中央副主席。1959年当选国家主席,主持中央一线工作。“大跃进”造成严重恶果后,他在1962年“七千人大会”上直言“三分天灾,七分人祸”。此后,中央内部的分歧日益加深。1966年,文革开始后,刘少奇被诬陷打倒,1969年含冤在开封去世。1980年,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恢复名誉。

    19世纪末成为集中诞生中国革命伟人的年代。刘少奇与周恩来都出生于1898年,仅比毛泽东小五岁。创建中共的第一代人中,除李大钊、陈独秀属年长些的前辈外,基本都属于同一年龄段。这并非是历史的巧合,恰恰是中国社会特定的时代风云所造就。

    19世纪末出生的一代有条件上学的人,于20世纪初跨入学堂之门时,正值清王朝的旧式科举制度在八国联军入侵下崩溃、被迫实行“新政”而办西式学校的历史转换时期。赴日本留学归来的成万名有新知识的教师,大批取代了那些穿长衫、只知背古书的私塾先生,为求学的少年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。刘少奇能较早地接触新书,恰恰也是因为他私塾中一个同学的父亲是留日学生,刘少奇能到其家中读书、借书。当刘少奇这一代莘莘学子成年后,又遇到了陈独秀等人于1919年前后发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。他们在小时痛感旧式教育的弊病,越发能感受到新思想的魅力,因而成为思想最解放的一代。五四运动倡导的主要是民主主义,但是有此基础才能走向科学的共产主义(不是后来极“左”思想下的那种异化曲解)。

    刘少奇的可贵之处,就在于他在青年时就能实现这一跨越。他晚年时,又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勇于探索和纠正错误。尽管个人付出了悲剧性的代价,却为中国共产党人后来的拨乱反正走向正途,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